武漢:大決心大手筆大力度,推進“武漢智造”
文章出處:未知 人氣:發表時間:2024-03-21
武漢市政府主要領導調研智能建造產業鏈建設情況
高位推進,構建智能建造發展大格局
一是高站位謀劃。湖北省委書記王蒙徽高度重視智能建造工作,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先后兩次召開省委專題會議研究部署,提出要從推進建筑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智慧城市、改善居住品質、應對人口紅利弱化等方面認識智能建造重要意義,要從搶占未來競爭優勢、維護國家建筑數據安全的高度推進工作,并提出了“工業化、標準化、數字化、智能化”的建設路徑。為試點工作理清思路,注入動能。
二是高標準部署。經過院士把關、專家會診、龍頭央企充分參與,以打造智能建造標桿城市為目標,堅持全面統籌和重點推進相結合,立足武漢實際,高標準、高質量制發《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城市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涵蓋四個必選任務,對四個自選任務也進行了部署,細化明確54項任務,分階段、全方位推動武漢智能建造發展。“推進全國智能建造試點”工作列入2023年市委深化改革重要事項和《政府工作報告》。
三是高效能落實。省領導掛帥上陣、湖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每月調度、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領銜推進、省市兩級督查部門跟蹤問效、18家市直部門、30家重點企業協同推進,建立了多級聯動、部門合作、政企協同的工作推進機制,強有力推動各項試點任務扎實落地。
BIM驅動,激發智能建造發展強動能
一是一套體系立梁架柱。謀劃研究“1+6”制度體系,目前已完成基于BIM的6項工作流程初稿,全省首部包含BIM的地方性技術標準《城市建設檔案數據標準(送審稿)》通過專家評審,完成《武漢城建檔案數字孿生平臺》(測試版),已接收兩個項目的BIM檔案,完成《建設工程造價審計BIM技術應用環境及機制研究報告》(初稿)。
二是一個平臺貫通全程。按照數據安全、自主可控、一模到底的總體思路,以國產化軟件硬件為基礎,統一數據存儲格式、全面開源兼容,大力推動BIM云平臺建設,開發全流程審查監管系統,將BIM技術應用作為核心關鍵,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快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工作方案的通知》。鼓勵全市新建項目積極應用BIM技術,提升全市工程BIM軟件建模率,2023年,全市重要建筑、市政基礎設施、水務工程整體BIM建模率已達到30%。
三是一批試點打造樣板。中信工程承擔工信部BIM“卡脖子”重大專項,實現BIM軟件圖形引擎和基礎算法國產化,完成了自主可控BIM技術新的突破。武漢東湖實驗室項目全面應用國產BIM軟件。中南建筑設計院建立無圖數字建造聯盟,開啟“城市建設一模到底、無圖數字智能建造”新時代。全過程數字化建筑項目武漢新一代天氣雷達已封頂建成。同時選取3個在建試點項目探索驗證國產BIM軟件的協同設計能力和數據交付能力。
泰康金融中心
四是一體管理數字賦能。加強智慧治理,完成智慧建管二期平臺建設,推動數字住建取得階段性成果,實現項目管理數據全共享、應用全融合、過程全覆蓋。全面推進建筑工地智慧化、信息化管理工作,印發《武漢市房屋市政工程工地建設實施方案》,將實名制管理、揚塵噪聲監測、視頻監控、施工升降機安全監控和塔式起重機安全監控等5項內容列為智慧工地監管系統對接必選項,全市市管工地已100%覆蓋,實現智能監管,全市769座橋梁實現在線安全監測,覆蓋率95.17%,智慧橋隧三期進入試運行階段。
示范引領,拓展智能建造應用新場景
一是堅持標準先行。組織行業專家,在全國首批編制發布武漢市智能建造試點示范評價標準,對試點企業從策劃、設計、建造、施工、運維全生命周期各環節提出了9類、22項評價標準,對試點工廠從技術水平、管理能力、工程業績方面提出了12類、21項評價標準,對試點企業從基本情況、技術基礎能力、應用實施能力方面提出了7類、15項評價標準,通過建立科學合理的評價體系和具體明確的標準體系,讓試點建設有目標、有路徑、可評價。
二是打造精品引路。在全市范圍內精心選取89個有基礎、有條件的項目、企業、工廠(園區),充分運用智能建造技術,提品質、降成本,形成可感知、可量化、可評價的試點成效。一大批智能建造設備廣泛應用,包括武漢泰康金融中心項目利用第四代“空中造樓機”、中交二航局智能筑塔機、美好集團裝配式構件生產機器人、中建裝飾國內首條幕墻機加工智能化無人生產線,進一步節約建造成本、提高生產效率。
三是全域推廣拓面。建立智能建造新技術新產品清單滾動發布機制,定期征集并發布,鼓勵引導企業使用,給予政策支持。定期組織開展智能建造觀摩培訓,評選發布具有較強引領性、實用性和推廣價值的創新服務案例12個,引導企業拓寬智能建造應用場景。
強鏈補鏈,搶占智能建造產業新高地
一是繪好產業藍圖。2021年,武漢市委、市政府將智能建造產業列為“965”支柱產業,精心編制產業鏈圖譜,建立“鏈長+鏈主+鏈創”三鏈融合工作機制,各副市長擔任鏈長負責領導協調,龍頭企業中建三局擔任鏈主負責導航引領,產業聯盟擔任鏈創協同技術攻關,凝聚產業發展合力。對照制定一個產業規劃、集聚一批龍頭企業、建設一個功能園區等“十個一”要求,不斷健全完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競爭力。
二是建強產業鏈條。研究制定產業發展扶持政策,出臺涵蓋土地出讓、綠色通道、信用加分等方面的激勵措施,激勵企業向智能建造轉型。成立湖北省智能建造產業協作聯盟,匯聚湖北設計、施工、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咨詢機構、信息化公司等行業62家優秀企業,共同推進智能建造產業發展。舉辦“建圈強鏈 聚勢同行”武漢建筑業首屆供應鏈大會,中建、中鐵、中鐵建等10余家大型央企、100余家供應商參會,采購方發出需求超100億元。積極開展產業招商,推介項目,中建裝飾綠色建筑科創產業園項目、中建鋼構橋梁鋼結構智慧生產基地項目落地建設。
一體化智能架橋機
三是培育產業集群。建成5個國家級生產基地,進一步完善產業體系。積極培育發展智能設計企業,中信建筑設計、中南建筑設計等6家設計企業入選中國工程設計60強名單,數量位居全國第三。加快產業互聯網發展,中南建筑設計院打造工程全產業鏈服務平臺,在線簽約設計師3?000多人,入駐企業用戶近8萬家,平臺累計成交金額逾600億元。中信數智公司研發的中信智能建造平臺,入選了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一批全國智能建造創新服務案例和工信部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
多維發力,營造智能建造發展好生態
一是強化技術研發。依托丁烈云院士領銜的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中鐵大橋局橋梁智能與綠色建造全國重點實驗室,組建由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等力量構成的智能建造專家庫。建立4個共性技術實驗室和多個專業技術實驗室,同步開展14項課題研究。2013年以來,共有158項智能建造相關成果獲得發明專利授權,126件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8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簽約推進。
二是強化人才培育。多維度開展人才培養。武漢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高等院校已開設智能建造相關專業,長江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專精特新產業學院”已獲工信部立項,院企共建,打造“新型學徒制”人才培養基地,13家培訓機構開展BIM模型技術員、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智能建造產業工人培訓,累計培訓裝配式建筑施工員等各類人員5?100余人次,累計獲證5?209人次。舉辦“BIM+”智能建造大賽,提升從業人員能力。
三是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多種形式開展宣傳工作,在住房城鄉建設部組織的工作現場會交流分享武漢市工作經驗,六項做法入選住房城鄉建設部第二批《發展智能建造可復制經驗做法清單》,湖北衛視、湖北廣播電視臺專題報道武漢市智能建造工作,多次在主流媒體宣傳武漢市智能建造發展情況。先后5次舉辦“2023智慧城市與智能建造”“數智建造·美好生活”高規格主題論壇,高水平舉辦第七屆武漢設計雙年展,吸引國內外業內專家和從業人員,營造了濃厚氛圍。(來源:武漢市城鄉建設局局長)
博悅佳輕質隔墻板咨詢熱線:400-013-9278 、 18071719278(施先生)。
同類文章排行
- 數字科技賦能綠色建筑,共同締造健康人居環境
- 輕質隔墻板的保溫性和防火性
- 綠色建筑與傳統建筑的區別在哪里?
- 河北保定:城鎮新建民用建筑全面執行綠色標準
- 輕質隔墻板成低碳環保新材料
- 河北滄州今年新開工建筑全部為綠色建筑
- 河北秦皇島住建局加快推進建筑產業轉型升級
- 南京六合區以裝配式建筑引領建筑業“換裝”升
- 已超1億平方米!湖北擬立法促綠色建筑發展
- 防火輕質隔墻板被推崇的原因是什么?
- 湖北首例!混凝土3D打印新農房建筑交付
- 武漢市綠色建筑成果整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 讓更多建筑“綠”起來
- 輕質隔墻板隔音和防火作用非常好
- 不僅是“輕”,博悅佳輕質隔墻板還有幾個“核
最新資訊文章
- 綠色低碳:提升產業“含綠量” 塑強發展“含金
- 合肥規范裝配式建筑管理,提升房屋質量和建設
- 湖南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 應用領域持續拓展
- 建設裝配式綠色農房 打造農村“好房子”
- 住房城鄉建設部解讀新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 “中國建造”奔向“中國智造”
- 浙江:以智能建造“三大行動”賦能新時代“好
- 又快又好又省!裝配式建造賦能長沙保障房建設
- 安徽將推進建筑信息模型技術應用 提升城市規劃
- 河北昌黎縣大力推進裝配式農房建設工作
- 重慶: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賦能智能建造發展
- 合肥在建體量最大的裝配式安置房項目即將竣工
- 桂川兩地建筑房產企業共尋行業發展機遇
- 日照:嵐山區住建局推進建筑工程智慧工地建設
- 首座超高層金級碳中和建筑亮相中國建筑科技展